一、宏观经济
1、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促进有效投资,下调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不超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和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会议部署对安全生产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2、国务院领导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完善财政、货币、就业、区域等政策,适时适度调控,完善政策协同、传导和落实机制,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提振市场信心。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继续做好支持企业稳岗、拓展就业空间等工作,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3、国务院领导人作出批示指出,要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扩大农业有效投资,促进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水毁工程修复各项工作,抓紧开工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4、中国10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降0.9%,前值降3.2%;进口降6.4%,前值降8.5%。中国10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2.1%,前值降3.2%;进口降3.5%,前值降8.5%。前10个月中美贸易总值3.07万亿元,下降10.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对美贸易顺差1.7万亿元,扩大0.8%。
5、中国10月CPI同比上涨3.8%,预期3.4%,前值3%。10月PPI同比下降1.6%,预期降1.6%,前值降1.2%。10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0.1%,影响CPI上涨约0.79个百分点。统计局解读称,10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
二、金融市场
1、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预期8178.6亿元,前值16900亿元;M2同比增长8.4%,预期8.4%,前值8.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89亿元,前值22700亿元,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2、上交所:将加大对各地做好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及配套市场化融资的支持力度,推动地方政府健全举债融资机制,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推进地方债投资便利化,优化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夯实二级市场基础。
三、地产聚焦
1、广东拟出台共有产权住房新规:鼓励在人口净流入量大、房价较高、住房困难群体数量较多的城市稳步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承购人产权份额为共有产权住房销售价格占评估价格的比例,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5年可转让其所持有的产权份额。
2、北京土地新规出台,今后北京不再供应F1和F2类用地,均将结合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在土地入市前把住宅及商办建筑分开单独布局。
四、政府债务
1、2020年提前批地方债申报基本结束,一位协助地方专项债申报的咨询人士称,根据某省的文件,当地提前批专项债申报工作在11月上旬结束;另有两位地方财政人士称,当地也结束了专项债申报工作。市场预计2020年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约为1.29万亿元。
2、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PPP净增入库项目595个、投资额9134亿元;净增落地项目1348个、投资额2万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5万亿元的投资额,明显回暖,其中近四成的项目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有关。
3、央行11月7日在香港发行200亿元3个月期和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中标利率均为2.9%。全场投标总量超过640亿,是发行量的2.1倍。
五、国资动态
1、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指出,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要落实好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央企混改指引明确:拟混改企业中,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较强成长性等条件的企业,可积极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六、研报精粹
1、中信固收评10月经济数据:经济数据回落,但MLF降息、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比例进一步调低等举措对四季度经济或形成一定支撑,年内经济走弱和政策定力大致保持均势,基本面超预期的可能性不高,债市收益率的顶部基本明晰,当前配置面临的调整风险也已降低。
2、华泰宏观评10月经济数据:稳增长仍是短期最重要经济工作目标,明年一季度的政策刺激变量可能会较强,主要看好旧改、保障房建设等主题,拉动基建和“类地产”投资,专项债发行力度可能超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端,受当前通胀走高的约束,短期动用价格工具可能性不大,主要看好扩信用,明年年初社融可能超预期放量。
3、中信固收:除国企之间的合并外,国企兼并民企同样动作频出,部分民企拐点已现,前提是由外至内的提质增效;新一轮周期伊始,市场对不同属性发债主体的看法也将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