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1、央行: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2、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产保障工作的通知》。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疫情防控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严禁“搭便车”购置与疫情防控工作无关的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损失和浪费。
3、商务部: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85家,实际使用外资8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基本上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3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9%,占比达到35.8%。
4、全国两会拟推迟!2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审议关于推迟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提请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全国政协主席会议亦研究推迟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有关事项。
5、财政部部长刘昆: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二、金融市场
1、证券日报:截至目前,6家国有大行、5家股份制银行和6家城商行共计17家银行已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城商行数量已超过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今年将迈上新的发展台阶,部分理财业务转型突出、规模较大的中小银行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力。
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春节后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净买入现券约430亿元,彰显境外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充足信心。持续做好境外业务的服务工作,夯实金融基础设施。
3、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绿色通道”支持疫情严重地区企业发行公司债。截至2月14日,已有注册地在湖北的武汉当代明诚、武汉四水、襄阳东津国投通过“绿色通道”发债,拟融资规模28亿元。有10只公司债及1只资产证券化债券发行,共计112.3亿元。
4、央行: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要取消反担保要求,扩大担保规模,将放大倍数逐步提高至10倍;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将平均担保费率逐步降至1%以下。央行已经收到上千家重点企业名单,优惠利率贷款正在快速发放,贷款利率基本在2%—3.15%之间,企业平均负担成本低于1.5%。
5、央行:发布关于《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办法》明确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参与机构、基础资产、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等,规范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作为基础资产,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
三、地产聚焦
1、中证报:2月以来,河北、天津、重庆、浙江、上海、西安、福州等地出台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专家指出,政策意在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而非刺激楼市。
2、央行:近日,市场有关央行拟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中房地产信贷相关考核指标的说法不属实。央行将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调控机制,统筹做好房地产金融调控。
3、统计局:1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略有扩大,二三线城市涨幅稳中有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小幅上涨,二三线城市涨幅连续回落。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面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房地产市场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四、政府债务
1、农发行在中央国债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成功发行市场首单1年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主题金融债券30亿元。
2、截至2月17日上午10点30分,根据已披露的发行计划,本周将有753.3亿元地方债发行。上周实际发行692亿元地方债。
五、国资动态
1、国资委:疫情对1月影响可控,对2月影响较大。对于年初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任务不会改变。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初步统计,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的2万余户生产型企业开工率超过80%。石油石化、通讯、电网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超过50%,有的已达到100%。
六、研报精粹
1、海通证券荀玉根:中国居民过去20年高配地产、低配权益,源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时代房产是硬资产,而股市发展早期波动大。信息化时代股权融资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股市制度环境,中国居民增配权益的大浪潮已来,类似1980年代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