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1、4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会上强调,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保就业是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基础,要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
2、4月8日,金融委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宏观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3、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3月,CPI环比下降0.5%,同比增长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71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1.6%,同比增长4.4%。发改委表示,预计今年CPI将呈现“前低后稳”的走势;此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阶段性的,预计全年PPI呈“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下半年将有所回落。
二、金融市场
1、4月10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接受采访称,全面推行注册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注册制改革是一项“牵牛鼻子”的工程,将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生态变革,需要培育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制度也需要磨合。注册制改革可能会有阵痛,但只是暂时的,要坚定不移地朝着改革的方向推进。
2、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公示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并要求阿里巴巴集团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3、wind数据显示,2021年,144家基金公司中,至少有27家公募在2020年遭到监管稽查或处罚。这也相当于每10家基金公司中,便有1-2家在过去一年中被监管点名。这27家公司里,既有华夏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大型公募机构,也有新华基金、九泰基金、弘毅远方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
4、《中国金融》杂志研究称,银行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资本水平逐年提高。2020年央行对主要商业银行开展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1550家参试银行在不良贷款率上升400%的重度冲击下,整体资本充足率从14.73%下降至9.86%,低于监管部门10.5%的监管要求,但仍高于巴塞尔协议III框架下不含储备资本的8%监管最低资本要求。
三、地产聚焦
1、4月8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合理调控租金水平。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
2、同策研究院研究报告称,房企融资环境全线收紧。一季度4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1917.9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9%,在国家持续推行房地产行业降杠杆,房企债券融资调控持续从严的大背景下,一季度40家典型房企中仅25家房企公告中披露具体融资利率,融资成本从2.7%至11.95%不等。
四、政府债务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4月13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鼓励债务人、债权人协商处置存量债务,切实防范恶意逃废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
五、国资动态
据中证报报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步入落地关键期。国资委表示将持续强化出资人监督效能,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注重发挥责任追究“兜底”作用,让监督“带电”“长牙”,提高制度执行力和刚性约束力,抵御侵蚀国有资产行为的发生。
六、研报精粹
东吴证券研究称,地方政府专项债共发行4681亿,其中再融资4170亿占比89%,新增专项债510亿,占比11%,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棚改、补充银行资本金、乡村建设、产业园区、交通运输、社会事业等六个方向,其中以棚改为主,鉴于今年有确定性收益的基建项目储备有限,短期内棚改类项目已成为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效补充。
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期放缓,新增专项债启动滞后于往年。截至目前,专项债发行规模共计4681亿,较去年同期下降58%,考虑到2020年政策因素,用2019年及2020年同期专项债发行的均数来看,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均数下降49%。今年新增专项债自3月启动,首只为四川发行的为补充银行资本金专项债,2019年及2020年新增专项债均在1月开始发行,今年新增专项债启动时间较往年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