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2-2021.4.28)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会议指出,今年将直达机制常态化,通过改革调整资金分配利益格局,把中央财政民生补助各项资金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2.8万亿元。下一步要突出直达资金使用重点,集中更多财力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2、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 <蒙特利尔议定书> 基加利修正案》, 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二、金融市场

1、2021年4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印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审核重点关注事项》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1号——公司债券审核重点关注事项》,对于公司债券发行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了明确,两个交易所的指引内容和规定指标基本一致。

2、央行、发改委、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实现三大重点突破。一是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更加科学准确。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并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使减碳约束更加严格。二是债券发行管理模式更加优化。首次统一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有效降低绿色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成本,提升绿色债券市场定价效率。三是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

3、为更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转型金融相关标准,在充分考虑现有投资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和折旧前提下,设计平稳转型路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能源体系和用能行业做好有序、渐进绿色转型。

4、银保监会表示,必须坚持“金融特许经营”原则;金融是公共性和外部性很强的行业,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稳定影响极大,必须恪守持牌经营和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严禁“无照驾驶”。要高度警惕私募基金、财富管理、房地产等领域涉非风险趋向,密切关注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以及解债服务等旗号的新型风险。

三、地产聚焦

1、住建部:将做好公租房保障,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对大城市新筹集公租房给予中央补助;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指导各地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把好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科学确定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任务。

2、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监管的意见》,要求各地加强住房租赁企业从业管理,开展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赁消费贷款,合理调控住房租金水平。企业单次收取租金超过3个月,或单次收取押金超过1个月的,应纳入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

四、政府债务

1、财政部表示,一季度全国各地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主要是去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大,政策效应在今年仍会持续释放。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64亿元,占全年比重不到1%。

2、据第一财经,3.65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迎来发行高潮,专项债监管进一步强化。目前财政部正推进专项债穿透式监管试点工作,江西等试点省份正积极推动,专项债穿透式监管工作方案也已下发。

五、国资动态

1、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山西省金融办联合举办金融机构进晋入企调研活动。山西方面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将确保山西省属企业债券不出现一笔违约;山西煤企债券异动只是暂时现象,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理性行为,不能把其他地区的个别表现当做煤炭行业的整体趋势。

2、国资委要求,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计划,驱动企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治理体系全方位变革;加快企业改造升级,着力强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数字产业。

六、研报精粹

1、光大固收称,展望5月,政府债券提量发行在即且单月净融资不低,预计后续银行体系流动性会正常回落。我们不认为利率债市场有多大的风险,输入型通胀也很难使得政策收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10Y国债收益率将运行于3.0%—3.3%之间,大幅向上和向下突破的难度均较大。

2、中信固收称,随着债券一级融资总量的持续上升,非银存款的增长可能有所放缓,叠加5月财政因素的扰动,资金面可能会出现波动。近期债券市场的火热氛围、对利空的钝化反应都是基于资金利率平稳这一基础,若后续出现资金利率中枢的抬升和波动性加大,债券市场可能会出现波折。

3、广发证券认为,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印发的公司债新规对企业融资结构、杠杆水平等方面划了“红线”,并进一步明确了“发行人非因生产经营直接产生的对其他企业或机构的往来占款和资金拆借余额超过最近一年末经审计总资产3%的”,应当进行补充披露,对披露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