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4-2021.11.10)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国家主席习近平:“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2、商务部: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7834.3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服务出口17820.9亿元,增长27.3%;进口20013.4亿元,增长0.5%,进口增速实现了疫情以来的首次转正。

3、海关总署:1-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进口14.1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为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4.55万亿元,4.34万亿元,3.95万亿元和1.98万亿元;分别增长20.4%,20.4%,23.4%和10.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分别增长24.5%和21.9%。

二、金融市场

1、北交所:截至11月3日,年内共有27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以9月2日为时间节点,9月2日以来合计172家公司宣布通过定增方式进行再融资,而年初至9月1日合计有106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这也意味着9月2日以来宣布定增公司家数是年初至9月1日数量的1.6倍。

2、上海市证监局: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发现,部分电视频道和广播媒体涉嫌发布具有煽动性、诱惑性极强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营销广告。约谈相关媒体和投资咨询机构,要求其提升认识,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务必规范开展营销活动。

3、中证网:多家商业银行正积极备战北交所开市,并在信贷投向和产品服务方面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信贷资源正积极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截至9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比全部贷款的增速高6.3个百分点。

4、中证报: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通过上调产品风险等级、上调交易起点金额等方式收紧账户贵金属、账户外汇业务。专家认为,银行收紧此类业务旨在防范相关市场风险,外汇产品、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投资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5、上证报:今年以来,至少有16家券商披露新增借款金额超上年末净资产20%,累计新增借款规模合计3177.72亿元。下半年以来,共有9家券商披露最新的今年以来的新增借款规模。业内人士称,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券商业务的转型升级对资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地产聚焦

1、中指院:10月,全国16个监测的主要城市整体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4%,同比下跌24.6%。一线城市整体成交面积环比上升0.25%,同比上涨6.7%;二线重点城市环比下降16.44%,同比下降34.6%。在环比下降的城市中,苏州降幅较显著,为37.9%;宁波降幅为28.9%,武汉降幅为21%。

2、中国网财经:近日由锦恒财富发行、佳兆业集团担保的产品出现兑付逾期。佳兆业集团已第一时间与锦恒财富沟通,共同商讨兑付方案,坚决履行好社会责任。今年以来,受严峻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和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佳兆业集团的流动性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佳兆业集团将与锦恒财富尽快确定兑付方案,并向投资人公布。

3、中消协: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实施,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调整期。部分房地产领域经营者仍未摆脱卖方市场思维,仍在利用自身强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压榨”消费者以图牟利。面对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相关经营者应当转变经营理念,以质量求发展,向服务要效益。

四、国资动态

财政部:前三季度,PPP管理库新入库项目442个、投资额9165亿元,同比下降32.3%。专家认为,近年来PPP项目管理日趋严格,而PPP模式法律规范程度不足,缺乏顶层文件或者法律支持,使得市场逐渐降温。

  • 政府债务

经济日报:统计显示,10月份,各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显著加力,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达614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34亿元,专项债券5410亿元。

“从新增债券发行进度看,1月至10月累计发行新增债券36624亿元,已使用当年新增债务限额44700亿元的八成以上。在今年年中地方债券发行提速后,到10月末发债进度与时间进度基本匹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立承说,10月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出今年以来单月发行量新高,反映出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保持较大力度。

从资金投向看,10月份新增一般债券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建设等,新增专项债券则集中用于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等。

六、研报精粹

中信证券研究称:展望2022年,在各国疫苗接种率提升和经济内生性动能修复的基础上,全球经济有望回归趋势增长,通胀同比回落但中枢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各国央行陆续进入加息紧缩周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当前中国经济并非“滞胀”,而是“疫情尾部综合症”,这是一种疫情冲击后难以避免的尾部效应,总体上延缓了中国经济疫后恢复的步伐。基于经济运行仍然处于潜在增速水平以下,价格自上游到下游的传导已经出现,居民消费价格可能在2022年面临上行压力,预计宏观政策将转向“稳货币、宽财政”。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将真正迈入“后疫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