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1、国家主席习近平: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央行行长潘功胜:过去一年来,很多央行面临通胀居高不下的挑战。中国的CPI正逐步触底回升。8至9月,CPI恢复正增长。10月,受食品价格同比下跌4%、特别是猪肉价格同比下跌30%等因素影响,CPI同比小幅下跌。预计食品价格不会持续下跌,CPI将会温和上行。
3、央行行长潘功胜:中国经济传统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也许短期内能实现更高增速,但也会固化结构性矛盾,损害增长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必须更加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转型之路。
4、统计局:11月,制造业PMI为49.4%,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0.2%,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PMI为50.4%,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持续扩张。
二、金融市场
1、证券日报:11月,融资融券余额创年内新高,平均值16571亿元。部分券商利用下调融资利率扩大融资规模抢占份额,融资利率最低已从6.99%降至5%。券商适当下调融资利率,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活跃度。
2、央行:11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48.71亿元,其中隔夜期19.41亿元,7天期22.00亿元,1个月期7.30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26.10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65%、2.80%、3.15%。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45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50%,较上月持平。
3、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强化监审联动、行刑衔接、纪法贯通,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4、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坚持注册制的基本架构不动摇,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动态优化IPO定价、再融资、减持等制度安排,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
三、地产聚焦
1、住建部:1-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8万个,惠及居民870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99.6%。202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865万户。
2、上交所:组织召开沪市房企座谈会,保利发展、大名城、华发股份、金地集团、迪马股份、新黄浦、中华企业、京能置业等八家沪市房企及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两家保荐机构参与。将与各方加强协同,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和并购需求,服务房企利用好资本市场工具,积极探索“三大工程”等项目落地实施的具体路径,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中指院:1-1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57379.0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环比扩大1.6个百分点。11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9.2%,环比下降0.6%。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百亿房企10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
4、中经网:近期,在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政策频出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与房企召开座谈会,针对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进行交流。银行均表态将加快解决房企合理诉求,改善融资环境。
四、国资动态
1、财政部: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约69万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7.1%。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8%,上升0.3个百分点。
2、央广网:12月1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进场买入ETF产品,多为跟踪央企指数产品。当日已有多只央企指数ETF成交额出现大幅增加。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3、央行行长潘功胜: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企业。